|
【方法】辊道窑温差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|
【fangfa】2016-7-18发表: 辊道窑温差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在当前经济紧缩、市场低迷,陶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,窑炉是陶瓷生产的能耗大户,提高窑炉的热效率,改进窑炉结构,缩小窑炉上下及水平温差,使制品获得快且均匀的加热和冷却是获得低能耗、高质量产 辊道窑温差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在当前经济紧缩、市场低迷,陶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,窑炉是陶瓷生产的能耗大户,提高窑炉的热效率,改进窑炉结构,缩小窑炉上下及水平温差,使制品获得快且均匀的加热和冷却是获得低能耗、高质量产品的基本保证。辊道窑是一种先进的连续式窑炉,具有烧成周期短,节约能源,利于机械化及自动化的特点,窑内温度的均匀性是影响产品质量,制约快速烧成的关键因素,本文从窑体结构、燃烧系统、急冷及排烟系统、检测及自控方面分析辊道窑产生温差的原因及解决方法,对辊道窑结构的优化及操作的最佳化提供一定的基础。 一、问题 随着水煤气、天然气在窑炉生产中的应用,辊道窑向着大型化发展,窑炉不仅越来越长,而且窑内截面的宽度也越来越宽,同时,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率,烧成周期也越来越短了,目前一些大型的煤气辊道窑长度已达到400m左右,近来部分新兴企业的窑炉甚至达到500mm左右,截面宽度达3.0-3.2m左右,烧成周期大约28-38min,最快的20分钟左右即可烧成,而且利用辊道窑烧成的产品规格越来越大,品型越来越复杂,墙地砖砖从200x200(mm)发展到1200x1200(mm),在上述情况下,如何减少窑内同一截面内的温差,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产量,就显得越来越突出了,也是当前陶瓷行业窑炉界的一个重点课题。 二、产生温差的原因 1、烧嘴燃烧时带来的温差。不论什么类型的烧嘴,其火焰根部的温度总要比火焰末端的温度低,我们利用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对火焰内的温度进行测量,发现火焰根部比火焰末端的温度低20℃左右,由于火焰本身的温度差别,再加上窑墙外壁的吸散热,因而在窑内产生水平温差,靠近窑壁的温度要比窑中部温度低,若烧嘴中心线(尤其是上烧嘴)与棍棒的距离太大,由于热气上浮,如果窑内气流搅拌不均匀,亦容易造成窑内温差。 2、烧嘴太小带来温差。烧嘴数量不足(或设置量太少),由于每个烧嘴火焰燃烧产生的火焰有一定的宽度(直径),其影响范围也有一定宽度,我们对低压燃烧烧嘴的宽度进行过测量,火焰横向直径在90-110mm之间,而火焰影响范围在400-500mm之间,即火焰的影响范围大概是其直径的5-7倍,故烧嘴少,间隔太大,烧嘴与烧嘴之间产生温差场不能连接,而产生间短,造成温度变化不平滑,故很难实现理想的烧成曲线,往往造成窑内温差大,烧嘴多间隔太近,各自的调节会产生干扰,也会产生温差。 3、烧嘴控制不好带来的温差。烧嘴控制不好(包括气压、供气量、助燃风压、风量的配合不好)各烧嘴不均衡,过强或过弱造成温差严重,特别是在自控调节,包括仪表调节或计算机调节,如果调解回路中的有关pid参数设置不当,造成调节回路频繁动作,使窑内工况变坏,更易产生温差。 4、压力制度不好带来的温差。窑内压力制度不好,零压位置取的不适宜,造成窑内热气体流动方向和流量不适宜,过大负压造成窑外冷空气通过辊棒两端的缝隙流入窑内,影响窑内温度场,使靠近窑内壁温度降低,过大的正压,不但会使辊棒两端喷火,浪费燃料,而且影响原来各带的长度,特别是烧成带过大的正压,将严重影响急冷段温度的制度,使急冷难以达到。故过大的负压或正压都对窑内烧成制度有很大的影响。 5、窑炉结构不完善带来的温差。窑炉结构不完善,特别是对挡火墙挡火板设置的忽视,即使设置了,没有掌握好最佳的设置位置,最合理的高度(深度)宽度。有些窑炉整个烧成带甚至到预热带,均没有设置任何的挡火墙和挡火板,这样不利于实现微正压烧成,也很难形成均匀的温度。 6、密封不好带来的温差。窑炉密封不好,特别是辊棒两端长期转动容易造成填塞的陶瓷棉形成环形缝隙,引起漏风和喷火,使窑炉保温性差或散热大,或漏入冷空气多,特别是辊棒两端的集散热量也是不能忽视的,我们对生产中的辊道窑进行过测试,发现辊棒两端的温度与陶瓷棉的密封性好坏有直接的关系,如果喷火,棍棒两端的温度可达600-800,通过测算全窑辊棒两端的散热量占总供热量的2%以上。 7、辊道底堵塞造成的温差。窑内破烂的砖坯,断落的辊棒堆积太多,造成烟气流通不顺畅而产生温差。 三、解决窑内温差方法的探讨 1、烧嘴的选择:对各燃气烧嘴进行认真的比较,选取旋转速度程度高,火焰长度不宜太长(根据窑内宽度来定),宽体窑采取长短枪配合安装,易于操作调节,燃烧稳定的烧嘴。 2、烧嘴的布置:合理安排各带的比例,要有足够的烧嘴布置,增加窑炉的可调性,稳定性,上嘴中心线离棍棒的中心线的距离约240mm左右为宜。 3、烧嘴的控制:在满足空气充分燃烧的前提下,合理选择恰当的气压和助燃风压掌握好火焰喷射的长度,严格控制好烧嘴,使烧嘴燃烧充分,均衡,杜绝喷射火柱型火焰。 4、压力制度的选择:不仅要注意温度制度的选定,尤其要注意压力制度的选定,要确定一条最佳的压力曲线,选好零压位的最佳位置,忽视压力制度的研究和合理的选择,是很难获得最佳均匀的温度场,温差问题也很难解决,很多事实表明,全窑负压烧成或大正压烧成,都会造成窑内温差增大,产品烧成缺陷明显增加。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,在烧成带的高温区域,辊棒之上是明显正压,辊棒之下却是明显的负压,这是不合理的,辊棒一下应以零压左右为宜,那么零压位设置在什么位置较好呢?比较科学的办法应当进行测试比较或进行相似的模拟研究确定,以生产实践看,以辊棒上方来说,零压位设在1100-1200较为适合,实现微正压烧成,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,有的厂家有特殊因素,则应特殊对待,才能应付。所以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灵活性的措施。 5、合理设置挡火墙和挡火板,对调节窑内烟气和热空气的流动状况,减少窑内温差作用甚大。因此可根据烧成所需的而最佳温度曲线和压力曲线,在窑内不同温度区域设置若干道挡火墙和挡火板,我们可把烧成带分成三个区域:前温区(800-1100)、中温区(1120-1170)、高温区(1190-1230)。冷却带分为急冷区、缓冷区、快冷区。在前温区之间设置一道挡火墙,前温与中温区交界处,中温区与高温区交界处,急冷前后,缓冷区与快冷区交界处,均分别设挡火墙、挡火板。在预热带可根据窑的长度适当设置,要注意的是预热带、烧成带与冷却带所设置的挡火墙、挡火板其高度(深度)、宽度是不应该一致的,冷却带的挡火墙挡火板可高(深)一点,且紧贴窑墙两边,预热带和烧成带的则较低(浅)一点,与窑两壁应有较大的距离约205-300mm左右,挡火板可上下,左右移动调节。实践表明这样的结构对调节窑炉的温度制度和压力制度非常有效,对减小窑内温差、稳定烧成、克服缺陷,使窑炉易于操作,控制效果很好。 6、窑炉尽量密封好:烧成带应采用优质的保温材料,窑炉的砌筑要严格保证质量,不允许泄流,棍棒处保温陶瓷棉要密封严密,绝不允许见红,不宜采用大负压或大正压烧成。 窑炉温差过大造成的产品缺陷包括:色差大产品色号混乱、窑炉左中右产品尺码不一致、大小头、产品平整度变化大、温度偏低的一边还可能出现氧化不良、砖脆易折掉角等产品缺陷。因此实际生产控制中,窑炉操作者必须加强管理、时刻做好窑炉基础工作的检查。例如: (1)气烧辊道窑的酚水、结焦等情况的管理与跟踪。 (2)窑炉传动、辊棒运行的稳定性的检查维护。 (3)窑炉执行器灵敏型的检查维护。 (4)窑炉电热偶的检查维护。 (5)风机运行稳定性的检查维护。 (6)喷枪枪火的日常检查维护。 (7)窑炉零压点的变化跟踪和处理。 (8)窑炉辊棒内塞棉和窑墙塞棉的密实性检查跟踪。 健全落实各项窑炉管理制度及清除窑内杂物,燃气要过滤,清渣,确保烧嘴畅通。 总之,实际操作中窑炉工作者时刻注意对每一个细节的检查与跟踪,打好坚实的管理基础,确实减少窑炉上下左右温差,保持窑炉温度的稳定性。
方法fangfa相关"辊道窑温差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"就介绍到这里,如果对于方法这方面有更多兴趣请多方了解,谢谢对方法fangfa的支持,对于辊道窑温差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有建议可以及时向我们反馈。 (【fangfa】更新:2016/7/18 22:57:11)
![]() |